鋁板捲與鋼競爭
鋼鐵一直是汽車製造的主要材料,但隨著社會對環保節能的呼聲越來越高,國家油耗政策趨於收緊,消費者對汽車的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這迫使汽車製造商不得不汽車研究中心的一份報告顯示,到 2020 年,高強度鋼的使用量預計將達到汽車重量的近 15%。到 2040 年,這一比例將逐漸下降至近 5%,屆時其他輕質材料將在汽車材料業務中佔有一席之地。
鋁的重量不到鋼鐵原材料的一半,耐腐蝕性能更好,曾經對汽車用鋼構成威脅。但是,由於鋁的價格相對較高,製造和維修過程困難,許多汽車製造商更願意使用用高強度碳鋼代替普通鋼。於是,鋼鋁博弈上演。在日前舉行的汽車與環保論壇上,寶鋼研究院首席研究員王力、南方科技大學講座教授朱強等業內專家,吉林大學陳樹明教授、張海濤等在圓桌討論“鋼鋁之爭”。
鋼材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和成本優勢
隨著汽車用鋼的不斷發展,汽車用鋼已經不是幾十年前很多人印像中的低碳鋼了,現在汽車用鋼板在減薄,但鋼的強度和耐腐蝕性有了很大的提高。為了迎接新的挑戰材料方面,不少鋼鐵生產企業積極開發輕量化高強鋼,與鋁合金等材料競爭節省約 5%。
高強鋼在中國汽車市場的現狀和應用潛力如何?王力對此進行了分析,他表示,當前汽車用鋼在不斷努力減輕重量,“其中使用了很多技術,其中之一貢獻是高強度鋼。過去20年左右,寶鋼一直參與的iisa項目。如果鋼廠通過開發新材料繼續使用鋼材,鋼材的潛力有多大?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,最後給汽車廠的建議或技術,一是開發各種先進的高強度鋼仍然是在路上,二是研發了很多先進的製造技術,同時引入了全生命週期的概念。比如最新開發的一款電動概念車,車身減重高達40%,它用高強度鋼的強度要高一些,1000MPa以上的佔40%,只有5%是軟鋼,這種鋼通過強度潛力還是比較大的。
“從寶鋼的銷售數據來看,2017年中國自主品牌佔高強鋼消費量的41%,歐日美韓自主汽車銷量超過2800萬輛。寶鋼提供的材料是比較高檔的,我們全國平均水平會比這個水平低一點。從我們去年的數據來看,高強鋼的應用率平均達到42-45%,應該是比較高的。低,國外60-70%。這個差距就是我們的潛力。”
之間的競爭鋁板和鋼、鋁的突出優勢是密度低,實現車身減重,符合比例鋼材,需要將鋼板減薄。而普通鋼板的厚度通常在0.7到0.75mm之間,而今天的超強鋼板只有0.65mm或更薄,而新歐寶seferli的閥蓋厚度為0.6mm。
據王力介紹,“如果不改變鋼材的比重,只能把重量減到更薄,但密度是可以調整的。現在我們有了一個新思路,就是調整鋼的密度。鋁的優勢是密度低,競爭到一定程度我可以利用你們的優勢來調整我的密度。我們提高了鋼的彈性模量,現在在實驗室。我想說的一點是,由於鋼鐵本身在現有工業產業的基礎上保持不變,還有很大的創新空間。從這個角度來看,鋼材還是有一定生命力的,市場佔有率也是有的。如果汽車賣到20萬元以上,用料會更多。如果這輛車賣到 10 萬元,它仍然會使用鋼材。”
但成本問題也成為其他材料取代鋼硬主體地位的原因。陳樹明說,“在汽車輕量化的趨勢下,雖然現在大家都在做輕質材料,比如鋁合金、鎂合金等輕質複合材料,高強鋼還是處於主體位置,但我覺得主要的因素是成本,我相信如果碳纖維成本下降,碳纖維替代的可能性很大,也不是不可能,現在關鍵是成本太高了,鋼鐵目前也有很大的成本優勢。”
除了成本,在滿足需求的強度範圍內,良好易成型的工藝也成為鋼材難以被替代的原因。”從發展來看,車用鋼材的強度是不是很高。 1000兆帕就夠了。高強度鋼現在主要是碳強化,很多都做過2200兆帕,但是2200兆帕以上,會產生突變,或者2200-2500兆帕碳強化基本不可能。”相信這種鋼肯定會有用其他材料代替碳,強度會越來越高,但不一定用在汽車上,可能用在其他強度高的領域。對於汽車,我們有1000MPa以下的鋼材可供選擇,低成本和非常好的成型工藝,所以在一段時間內我們國家很難替代鋼鐵。”
並且從鋼本身的結構性能來看,具有很好的修復性。朱強指出,具有相變的鋼本身在一些應用中具有一定的優勢。可以很方便地修復,對於復合材料或者鋁材來說是比較困難的。比如鋁合金復合材料,如果一個洞破了,基本修復就是整塊更換,成本也高,這是鋁材的弱點鋁本身與鋼相比。
鋁合金發展時期 前狼後虎
數據顯示,平均製造一輛中型汽車需要725公斤的鋼和鑄鐵以及350公斤的沖壓鋼。相比之下,歐洲汽車的鋁重量從1990年的50公斤增加到2005年的131.5公斤。大多數仍用於發動機內部和氣缸體,並且還在不斷上升。鋁在汽車中也很受歡迎,因為它的重量不到用於製造鋼的材料鐵的一半,並且比鋼具有更好的耐腐蝕性。
目前,使用鋁合金製作車身的車型已經很多了。奧迪A8自1994年誕生以來,就採用了全鋁空間骨架車身結構,而特斯拉研發製造的Model S也採用全鋁車身。江蘇常熟奇瑞捷豹路虎全鋁生產線投產後,國產第一輛,捷豹XFL新型鋁合金材料應用率達到75%。捷豹XFL車身多處採用的nobelis RC5754高強度鋁合金,屈服強度105-145Mpa,抗拉強度220Mpa ,並在強度、耐腐蝕性、連接性和成型率方面表現良好。
“現在汽車越來越多的用鋁材,尤其是底盤零件,除了車身,現在很多車還在繼續走這條路。全鋁車架有一些問題,但正在解決中”東吳大學研究員張海濤說,“為什麼要用全鋁車架?首先成本比較低,一輛小車的成本可能幾千元一個車架,最重要的是截面設計非常複雜,鋁的彎曲和扭轉剛度比鋼好。
此外,鋁比鋼具有更好的資源回收率和更長的生命週期。朱強說,“鋁的回收損失率只有5%到10%。如果鋼生鏽了,很難恢復。鋁合金從長遠來看是有優勢的。如果輪轂用鋁的話,現在大家的共識是鋁合金輪轂一定比鋼好,因為鋼容易生鏽,鋁合金刮花無所謂,這種性能鋼是沒有的相比之下,鋁合金復合材料在這方面的性能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。鋁在這方面也有優勢。”
朱強還指出,鋁合金的成分比較複雜,如何回收分類也是一個問題。分開,連接起來費勁,分開也費力。一方面回收效率不高,另一方面也不好管理。另外,鋁回收涉及的問題也很多,比如減少使用,好的鋁回收可以使用做一些不重要的東西,本來很好的東西最終價值很低。”
就材料的疲勞性能而言,鋁比鋼風險更大,加工受限。材料。鋁的氧化能力很強,這些缺陷對部件的疲勞性能影響比較大,很容易出錯。鋼氧化的少,它的缺陷對疲勞性能的影響相對較小。”朱強說,“只用鍛造不能是複雜的部件,鍛造必須進行加工,否則不能滿足結構設計的需要。一般來說,鍛造有兩種,要么放棄結構優化,要么再加工。”但是,一旦鋁合金表面受損,疲勞性能就會下降,成本又會上升。這些都是鋁合金需要克服的問題,解決了這些問題後才有可能替代鋼材。
在汽車底盤中,鋁已經替代了部分鋼材,但近年來隨著鋼材技術的發展,底盤鋼材也推出了新的解決方案。朱強說,“現在底盤用鋼,我們開發了幾種技術,一個是手臂,我們現在到 780 兆帕現在可以做鋼製三角臂,它比鋁重不到 10%,成本要低得多。兩個輪子之間還有一個很重的鏈接,現在我們開發了一種新技術,可以減少重量減輕了 40%,並通過使用塗層解決了腐蝕問題,以及鋼自身也在提升。現在鋼鋁相互競爭,相互促進,車企有更多選擇,也有發展。”
事實上,目前的汽車鋁材已經進入了先狼後虎的階段。以前的鋼廠通過性能的不斷提升,現在的鋼不用鎳就可以做到防銹,而後者的鎂合金、碳纖維等材料成本更低和性能的提高,對鋁市場形成了衝擊。朱強指出,“鋁合金要做好,只能快速發展,因為鋼做了這麼多年,要替代它很難,鋁必須工業化作為盡快,不會被以後輕易取代,當前汽車鋁材的挑戰與機遇並存。
鋼鋁混合車身結構是趨勢
目前,越來越多的汽車製造工程師更加關注輕量化材料的混合應用。他們的研發重點不僅在於汽車鋼鋁的具體比例,還在於如何正確混合各種材料。去年法蘭克福車展上首次亮相的全新奧迪A8已經採用了奧迪的全鋁空間框架型。車身結構技術創新升級,摒棄了奧迪一向引以為豪的全鋁車身,鋁合金的坡度達到58%,除此之外,在車身材質上加入了更多的複合材料,車身近51公斤比現款車型重,由現款A8車型的236公斤“逆勢增至282公斤”。
新一代奧迪A8採用鋁合金打造車身整體框架。為保證結構強度,關鍵接頭採用鋁鑄件,車身表面採用鈑金件。在車身的艙籠結構中,大量採用熱成型超高強度合金鋼,遠超目前A8高強度鋼只在B柱中應用,這種高強度鋼材料和20年前的鋼相比,剛度提高了5倍,重量減輕了40%。車身結構中加入了鎂合金,以及CFRP碳纖維車尾採用複合材料,從後面板等細節減輕車身重量。
“未來,鋁材在整個車身中的應用會越來越多,混合動力車身也會很多。比如奧迪A8鋁製車身也開始做混合動力車身,現在國內很多車企都在效仿。鋼鋁連接的主要問題是耐腐蝕,有膠合,有繫繩,不用焊接。鋼的,下半身是鋁的。比如北京汽車的窗框是上鋼下鋁的。不是說鋼不好,但我覺得鋼鋁混合比較有前途。 ”張海濤說。
對此,王力也指出,其實早在1940年代就有鋼鋁競爭的時候,經過多年的發展,現在汽車材料已經達成了一些共識,就是用對了地方的合適的材料而鋼鐵本身也在快速發展,競爭與合作並存。而這種競爭對車企的發展更為有利,因為競爭的存在車企可以有更多的選擇。展望未來,新能源汽車可能會有更高的選擇輕量化的要求。
“自主品牌要輕量化,好鋼潛力不小,通過合資品牌的高強鋼比例很容易實現白車身減重10%,通過其他車輛的努力下降7% 8% 是可行的,認同先進技術的比例可以做到不改變10%以上。”“通過一些新技術和新技術,可以達到20%以上的減肥效果。我們分析了我們自己品牌的許多車型,潛力仍然很棒。差距是我們的動力